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政策专题 > 反应问题 >
张思南:赵立坚推特为何撼动国际舆论场
张思南:赵立坚推特为何撼动国际舆论场?

 

直新闻:自2001年反恐战争以来,外界对于欧美国家在中东和南亚滥杀平民多有批评,但鲜有像此次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推文这般引起强烈反响。尤其是赵立坚所引用的CG合成图片,可谓是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。那在您看来,这条推文有何不同凡响之处,得以撼动国际舆论场?

 

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首先,就当前的国际舆论环境而言,主流媒介语言和大部分媒体机构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。在这种于我不利的现实之下,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推文能够成功“出圈”,并实现“现象级传播”,殊为不易。

 

从推特的前台数据来看,11月30日赵立坚发推后,48小时内该推文下留言互动数近2万,转发数近1.7万,点赞数超过6万。

 

这组数据是什么概念呢?在推特上有着近8800万关注者的特朗普,他推文下的留言数据常年也就在数千到两万左右。

 

至于缘何得以撼动国际舆论场,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因素:

 

第一是议题设置。赵立坚在推文中震惊于澳军的暴行,要求将凶手绳之以法。而这个话题,远不止是澳方在一次报告中所揭露的“射杀39名阿富汗民众”那么简单;在这个冰山一角之下,事实上是过去20年里,北约在中东和南亚更多令人发指的暴行,是无数死去的无辜民众想说,却再也无法诉说的苦难。

 

而西方媒体也不是没有报道,只不过往往将这些战争罪行,描绘成一种极少数的个体行为,一种维护世界秩序,和推进西方价值观过程中的所谓“代价”。某种意义上,这个话题就是西方世界不愿意触及的道德洼地。这也是为什么当中方发言人质问阿富汗人的命为何就不是命时,绝大多数的欧美媒体都在第一时间保持了缄默。

 

从中西方舆论博弈的角度来看,此次赵立坚推文的议题设置,有着两方面的启示,一是尽管国际媒体亲西方世界的特点在短期内不会改变,但也并非“无懈可击”;二是唯有主动出击,积极进行议题设置,才能争取国际舆论上的主动权,营造一个更能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舆论场。

 

这条推文在海外迅速取得影响力的第二点因素,我认为在于引起共鸣。由于中西方在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上的差异,我方传统上的对外表态往往陷入“自说自话”的尴尬境地。而赵立坚这次发推,很好地切合了西方社会的两点共识,即《日内瓦公约》中“战时平民保护”的神圣不可侵犯性,和国际人权共识中最基本的生命权,尤其是儿童的基本生命权。

 

这点在推文下目前已经超过2万的讨论与辩驳中有着明显的体现。有澳大利亚网友写道,莫里森要求中国就发布“澳大利亚士兵割断阿富汗儿童喉咙的合成照片”而向澳大利亚道歉,“那他会就澳大利亚士兵割断两名14岁阿富汗儿童喉咙的事实而向阿富汗道歉吗”?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自11月30日起,也就是赵立坚发推当天,“莫里森该下台了”的标签,就登上了澳大利亚推特的热搜,持续至今。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巧合吗?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的是,面对血淋淋的事实,澳大利亚总理连最起码的程序正义都懒得装装样子,想必澳大利亚民众也是难以接受的。

张思南:赵立坚推特为何撼动国际舆论场?

 

直新闻:我注意到,当前在国际舆论上,围绕“澳大利亚士兵谋杀阿富汗平民和囚犯”的讨论,正在逐渐被“中西方互相指责人权问题”的辩论所代替,您对此如何看待?

 

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我明白你的意思,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讲,中方正在被西方舆论有意识地拖入一场“比烂”之中。某种意义上,这也算是欧美对华舆论战的惯用伎俩。

 

我们说,外交部发言人之所以谴责澳军的暴行,首先在于此事的恶劣性质,在于基于种族主义歧视的屠杀,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接受的。

 

西方舆论不去聚焦于此事本身,不去探讨如何防止同样的暴行周而复始地重演,而是粗暴地谈起了与澳军滥杀阿富汗平民毫不相关的中国问题,香港、新疆、西藏,乃至是更久远的一些社会风波。欧美媒体想要传递的信息其实很清楚,那就是“中国又有什么道德立场来谈论西方世界的人权问题”。

 

这种近乎于直白的挑衅,非常容易将国内舆论带入民族主义情绪之中,例如“凭什么你可以批评我,我就不可以批评你”,进而转向与西方媒体在人权问题上进行辩论。但这在本质上是一种“比烂”的让步逻辑,将对欧美国家抨击的合理性,建立在了西方媒体对我方抨击的“合理性”之上,无疑是荒谬的,也令围绕澳军暴行的舆论后续落点出现了偏移。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自去年“修例风波”以来,国内舆论就频频陷入这种“凭什么你可以、我不可以”的论述陷阱之中。而我方如果要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高地,就必须要跳出这一陷阱。以此次事件为例,国内舆论应明确,对澳军暴行的谴责和中国的道德立场没有任何必然关联,相反在当前的国际法和道德准则之下,不去谴责才是道德立场上有问题。

 

西方舆论还辩称,中国此举的本质是舆论战,是有意对澳大利亚进行敲打。好,就算这是舆论战,这也是针对澳军滥杀无辜平民的舆论战;就算是敲打,也是敲打西方世界好自为之、不要再滥杀无辜平民,难道不应该吗?

 

如果说中国在其中有什么利益关切的话,我认为最大的利益关切也是在于捍卫各国无论大小、强弱,其国民的生命权神圣不可侵犯,让阿富汗的民众也好,中国的海外公民也好,不至于在面对澳大利亚等北约军事力量时,死得不明不白。

 

最后我想谈一下所谓“战狼外交”这个标签。我们说什么是“战狼外交”?其本质应该在于带有排他性的民族主义情绪渲染。就赵立坚此次的推文所引起的中西方舆论博弈而言,中方是为阿富汗民众仗义执言,要求避免惨剧再次发生;另一边则是质疑中方的道德立场,认为中国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而进行舆论战。到底哪一边更像是排他性的民族主义情绪渲染?

 

这种“贴标签”的套路其实再简单不过,于情于理都不占优,那就搞臭你,用一个大帽子来封住你的嘴。正如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所言,所谓“战狼外交”就是又一个“中国威胁论”的翻版,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。